新闻资讯

两会代表委员议职教

发布时间:2022-03-08 09:13:00    点击:   发布人:培训中心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杨维刚“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人民群众的福祉”

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杨维刚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就“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方向”建言献策。

杨维刚介绍,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人民群众的福祉。在就业层面,他提出应“化解对专科和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歧视”,鼓励“各地政府部门、民营企业积极吸纳专科生就业。”同时,职教应坚守“战略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提高质量”与“提升形象”并重。

所谓“战略意识”,就是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战略性基础工程,不断增强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经济投入,把发展职业教育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和财政重点工程当中;“质量意识”,即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低端向高端转型,由“增量”向“提质”升华,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开设职业本科教育,推进职教高考改革。同时,面向社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纵深化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推动职业教育成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类型;而“服务意识”,就是要求职业学校坚持根植产业沃土,为产业发展赋能,为社会发展服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不断发挥领航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建议积极探索“普职融合”发展新模式

普职分流’被很多家长认为是‘普职分层’,学生在中考时就被‘分层’乃至‘淘汰’到中职,一直以来,职业教育被看作‘低人一等’。”

胡卫表示,这会令家长充满“普职分流恐慌”,进而加剧中考竞争,严重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双减”目标的落实。“普职分流”演变为“普职分层”,令很多中职校的师生对中职的认可度日益降低,也直接影响了中职的办学质量。

因此,胡卫建议积极探索“普职融合”发展新模式。

逐步把更多高中办成综合高中,同时在每所高中学校开设普高课程和技能课程,并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

逐步推行综合高中学分制教学,将来对高中阶段在校生 “普职相当”的要求,可改为要求综合高中开设普通学术性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比例要大体相当。

稳步推进普高与中职合并重组。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先行先试,推进现有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合并与重组工作,加快发展新型综合高中。


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在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两个教育体系之间建立互认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以进一步推动普职分流

许进看来,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学历受歧视等原因,职业学校往往成为学生及家长不愿意接受的选择,这很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就业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实际上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依然缺口很大。”许进表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一些新型与高端制造业企业对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高,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他建议,在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两个教育体系之间建立互认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以进一步推动普职分流,“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通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两个教育体系,让孩子们有更多选择机会,而不是千军万马都去挤高考这个独木桥。”

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如何突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苏华建议,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要协同育人,中央财政和各省市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地方院校向职教本科学校升格、向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的经费。

苏华建议,稳步发展职教本科,促进应用本科转型。扩大职教本科规模,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加快推进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积极鼓励独立学院转设,建设一批职教本科学校和应用本科学校等。

深化职教高考改革,畅通人才上升通道。完善“知识+技能”考试办法,将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权重提高到50%以上,职教本科学校和应用本科学校应直接面向中职学校招生。职教高考本科招生比例应逐年提高,在关键领域,实施“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计划,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力度。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企业和学徒补贴政策,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和相关税费政策等。

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建议提高中职校长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少中职校长是从普通学校或者教育行政岗位转岗而来,培训的机会过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升,培训也缺乏专门机构支持。

职业学校校长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戴立益说:“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中职校长从来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即使参加培训,更多是一些专题类的培训,如财务类的、安全类的培训,很少有系统的培训。更多时候是和普通中学校长一起培训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尤其是针对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容非常少。”

戴立益还发现,教育部目前下设“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则承担高等学校领导干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培训的使命。目前唯独缺乏对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的专门机构。

因此,戴立益建议,应建议尽快成立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中心,凸显培训的职教特色,“充分整合一流大学、行政部门、头部企业、基层学校的优势,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职业学校校长的培训队瞄准未来十年乃至数十年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建设并培育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的企业和学校等跟岗考察基地,建设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的跟踪评估制度。”